从警第一课
——监狱老民警与新民警的对话
时间:2025年10月
地点:青海某监狱
人物:老民警张伟、新民警王勇
努力加载中…
张伟
你好,我叫张伟,是一监区监区长,我代表全体监区民警欢迎你到我们监区来见习。按照监狱党委的安排,由我担任你的警师。
王勇
您好,我叫王勇,是2025年新招录的民警,能成为您的警徒我非常荣幸。请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多多指教。
张伟
今天是你第一天来监区工作,对你来说意义重大,那就由我来给你上“从警第一课”,我们就从了解青海监狱的历史开始吧。
王勇
展开剩余84%我非常想了解青海监狱的历史,您快讲讲吧!
张伟
青海监狱在新中国监狱史和青海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它的历史几乎和新中国的历史同期,它走过的每一步都和我们党、我们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。1949年西宁解放后,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司法接管组接管,接管后由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管理。1951年,青海省公安厅正式建立了劳动改造工作的专门机构,又从省法院接管了这所监狱,建立劳改队,从那以后,就形成了青海劳改工作系统。1983年8月底,青海劳改工作系统整建制由省公安厅移交省司法厅领导。1994年底,《监狱法》实施后,改称青海监狱工作系统。
王勇
青海监狱以前还由省法院、省公安厅管理过呀,看来“天下警察是一家”这话是有渊源的。
张伟
是呀,现在社会上的人大多数只知道公安局、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是警察,不太清楚监狱的工作人员也是警察。其实我们的工作同样重要,守好监狱这个火山口、炸药库,大家才能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。
王勇
看来我们新一代监狱人民警察的任务仍然很重呀,要继续用兢兢业业的工作,争取社会的理解和尊重,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,塑造良好的监狱人民警察形象。
张伟
是啊,你们年轻人任重而道远。我接着给你讲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,经济十分困难,而监狱在押犯又急速增加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此高度重视,1951年毛泽东在修改审定《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》中指出:“大批应判徒刑的犯人,是一个很大的劳动力,为了改造他们,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,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闲饭,必须立即着手组织劳动改造的工作。”这就是“三个为了”,它是新中国监狱初创时期的工作方针,也是新中国最初的行刑理念。按照“三个为了”的决策,青海成为押犯的重要地区之一。我的父亲就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,他1953年转业到青海劳改系统工作。据他说,当时青海的环境十分艰苦,住的是干打垒、土坯房,拉根草绳、挖道沟就是警戒线了。当时干部带领罪犯开路、开荒、开渠,边勘测、边生产、边建场,虽然劳累,也干得热火朝天,很快建立起一批农场。祁连山麓的浩门农场就是那时开垦的,现在号称“百亩油菜花海”,已成为青海的网红景区,来青海旅游的外地人都要去那里拍照的。
王勇
这个我知道,我大学的同学来青海玩时,我就带他去了那里,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,天地间是黄澄澄的油菜花海,很漂亮,很震撼,我们也拍了好多照片,只是当时不知道那是青海监狱系统的前辈们始建的。
张伟
青海监狱系统创造的辉煌还不止这些呢,你听说过一句话没有:在青海经济中劳改生产“三分天下有其一”,这是当时的青海省委书记张国声的评价,就是形容当时青海劳改系统的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青海劳改系统先后创建数十个农场,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。当时,青海省总人口仅200余万人,青海劳改系统就占了八分之一,而劳改生产却占到青海经济的三分之一。青海早期仅有的几条公路,如宁张公路、茶德公路等都是劳改系统修建的。劳改系统在建筑方面的实力也很强,当时的省委、省政府办公楼、西宁宾馆、西大街百货公司等都是劳改系统建造的。他们用27天建成一座三层建筑,就是位于南大街的那座照相馆,至今还在使用。
王勇
真是了不起。是不是可以说青海劳改系统是青海的“拓荒牛”?
张伟
可以这么说。青海解放初期,大部分地区还处于“刀耕火种”的落后状态。青海劳改系统挺进荒无人烟的柴达木盆地,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茫茫戈壁中,创建了德令哈、香日德等大中型农场,香日德地区原来只有一棵树,经过劳改系统年复一年地植树造林,后来发展到600万棵树,形成防风固沙林带,还获得过国家绿化委颁发的金奖呢。德令哈农场建场后,发展速度惊人,农场周边迅速形成一条经济发展带,从而带动了整个德令哈地区的发展,州委、州政府也由大柴旦迁到德令哈县,就是现在的德令哈市。
王勇
我知道,诗人海子有一首诗就是写德令哈的,叫《姐姐,今夜我在德令哈》,我还会背几句:“姐姐,今夜我在德令哈,夜色笼罩。姐姐,今夜我只有戈壁,……姐姐,今夜我不关心人类,我只想你。”还有作家严歌苓,她写过一篇小说《陆犯焉识》,这篇小说还拍成了电影《归来》。
张伟
你们年轻人兴趣爱好广泛,懂得多,我要好好向你们学习。青海监狱与我们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,不会孤立存在,在历史的推进中,广大青海监狱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,坚守岗位,忠于职守,在全国动乱的大环境中,确保监狱系统没有乱,监管改造秩序持续稳定,监狱生产正常运转,在特殊的年代、特殊的岗位上再一次为国家做出特殊的贡献。其实青海监狱系统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,比如1990年的“塘河大地震”,那要是拍成电影,也是相当感人的。
王勇
我听说过“唐山大地震”,却不清楚“塘河大地震”,您能给我讲讲吗?
未完待续…
注:
1.本文中的老民警与新民警的姓名、身份为虚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
2.本文参考了《激情似火的年代》中杨光同志所写《传承历史再续辉煌》中相关内容,并参考《青海省志――劳动改造志》《新中国监狱工作五十年》中的相关史料,在此向作者和编辑表示感谢。
文字:全红伟
编辑:王馨悦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官网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